萬創投行創始合伙人段志強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鋰礦等原材料價格飛漲,使得鋰電池的生產成本和制備成本都比較高。因此電池企業都在尋找替代技術或產品,但這恐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驗證。
萬創投行創始合伙人段志強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鋰礦等原材料價格飛漲,使得鋰電池的生產成本和制備成本都比較高。因此電池企業都在尋找替代技術或產品,但這恐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驗證。
多位專家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鈉電產業化還在起步階段,市場成熟還需要一定時間,未來鈉和鋰有望形成互補格局。

鈉電池仍處產業初期階段
在鋰電池高成本壓力下,相關上市公司紛紛尋求破解之道,加速布局鈉電池。
寧德時代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已形成包括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高鎳電池以及高性價比的磷酸鐵鋰電池等在內的產品系列,目前正全面推進鈉離子、M3P、凝聚態、無鈷電池、全固態、無稀有金屬等電池技術布局。
雪天鹽業11月26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控股股東輕鹽集團、輕鹽集團全資子公司輕鹽晟富,擬通過“協議轉讓+增資擴股”的方式控股湖南有色研究院全資子公司美特公司,美特公司是公司向鈉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延伸所需要的產業發展平臺。不過,雪天鹽業也在公告中提示投資者,當前鈉電池行業正處于產業化前期,鈉電池的產業化格局尚未形成,大規模產業化還需要時間,對公司未來業績的影響尚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不難發現,上市公司布局鈉電池仍處于初期階段。
“相較鋰離子,鈉離子電池最大的優勢是便宜和穩定。鈉離子電池銅基正極成本相比磷酸鐵鋰正極可降低近60%;同時,由于鈉與鋁不易發生合金化反應,集流體可以全部使用鋁箔代替銅箔,成本可降低近70%?!迸d儲世紀總裁助理劉繼茂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綜合測算,鈉離子電池成本相比磷酸鐵鋰電池可降低約30%,不過目前鈉離子電池制造工藝尚未完全成熟,制造規模較小,其制造成本約為1元/Wh,與三元鋰電池相當;但在規模效應的加持下,鈉離子電池成本有望進一步壓縮至0.7元/Wh。
原材料產業化存瓶頸
盡管鈉電池因為安全性高、循環壽命長、材料稀缺性低等諸多優勢受到上市公司的關注,但要實現產業化還面臨諸多問題。
傳藝科技11月28日在互動平臺表示,鈉離子電池項目中試線已經投產。作為鈉電池頭部企業,其鈉電池量產不斷推動產業化進程,但整體來看,產業化程度還遠遠不夠。
鈉電池在產業化的過程中,還不僅僅是相關材料存在瓶頸。
鈉電池不太可能短時間之內趕超磷酸鐵鋰電池,包括裝機量不夠、產能釋放不夠、相關固定資產投資高、折舊攤銷高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再疊加部分工藝還處于一個摸索階段,鈉電池的成本下降要遵循正常的軌跡,逐步實現下降是需要一定時間的。